每个女性都值得被守护,预防宫颈癌,从了解HPV开始!
“国际HPV知晓日”,旨在提高公众对人乳头瘤病毒(HPV)的认识,推动宫颈癌的预防与消除。
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但幸运的是,它是可以通过疫苗接种、定期筛查和干预治疗,有效控制的疾病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HPV与宫颈癌的关系,以及如何科学预防宫颈癌,守护女性的健康!
正确认识人乳头瘤病毒(HPV)
HPV(人乳头瘤病毒)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,感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的病毒,也是全球常见的性传播感染之一。
HPV家族有200多种型别,分成高危型和低危型:
✔ 高危型HPV:与宫颈癌、阴道癌、外阴癌、肛门癌、阴茎癌、口咽癌有关。
✔ 低危型HPV:可致生殖器疣或皮肤等良性病变。
✔ HPV阳性≠宫颈癌。大部分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HPV,但大多数感染会被免疫系统清除,只有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才可能发展为宫颈癌。
HPV与宫颈癌的关系
高危型HPV(如HPV16、HPV18)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。高达99%的宫颈癌病例都与HPV感染有关。HPV感染后,病毒会侵入宫颈细胞,导致细胞发生异常变化,长期发展可能形成癌前病变,最终发展为宫颈癌。
HPV感染从哪来?
HP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:
✔ 性生活传播: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。(多伴侣、无措施、伴侣感染等)。
✔ 间接接触传播: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、毛巾等物品也可能传播。(酒店,泳池,公共便器等)。
✔ 医源性感染:接触受污染的医疗器械。
✔ 母婴传播:分娩过程中,婴儿可能通过产道感染HPV。
✔ 皮肤密切接触:口对口接吻、拥抱、握手等。
✔ 免疫力低下:或伴有其他免疫缺陷疾病。
日常如何预防或减少宫颈癌的发生?
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,我们日常生活中,通过接种疫苗、定期筛查和持续治疗三项关键措施,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。
✔ 接种HPV疫苗:这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手段。
✔ 定期筛查:即使接种了疫苗,也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。
✔ 安全性行为:使用安全套、减少性伴侣数量等。
✔ 增强免疫力: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等。
预防HPV感染,做好自我保护意识,还要提倡健康生活方式,提升身体免疫力,切断持续感染的过程。
哪些人群推荐接种HPV疫苗?
世界卫生组织建议HPV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为9-14岁,是接种HPV疫苗的“黄金年龄”。
9-26岁女性:优先推荐接种HPV疫苗,特别是13到15岁的女性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获益最大。
27-45岁女性:无论是否存在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,有条件的也推荐接种,为自己的健康加分。
优先推荐接种女性人群:
✔推荐HPV感染者接种HPV疫苗。
✔既往被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病变(HSIL)并接受过消融或切除性治疗的适龄女性。
✔肛门直肠上皮内瘤变(AIN)被评价为AIN2及以上的适龄女性。
✔高风险人群优先建议接种种HPV疫苗,防止及减少复发机率。
不宜接种HPV疫苗人群:
①、非9-45岁人群。
②、备孕人群,建议在打完疫苗3个月以后再怀孕。
③、孕妇、哺乳期妈妈。
④、对疫苗成分过敏。
⑤、存在免疫功能缺陷。
⑥、处于急性疾病期。
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
若能在病变早期进行筛查,90%以上的宫颈癌可被预防,大大提高预防女性的恶性肿瘤的发生,降低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威胁。
然而即使接种了HPV疫苗,也不能完全排除宫颈癌的风险。定期筛查(如TCT检查和HPV检测)可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,及时干预,避免发展为宫颈癌显得尤为重要。
21-29岁:每3年进行一次TCT+HPV联合检查,检查。
30-65岁:每2-3年进行一次TCT+HPV联合检查,或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。
当肿瘤发展至中晚期时会出现哪些症状?
早期宫颈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但随着病情发展,可能出现以下表现:
✔ 异常阴道出血:如性生活后出血、绝经后出血等。
✔ 异常阴道分泌物:如分泌物增多、有异味或带血。
✔ 下腹疼痛:肿瘤压迫或扩散可能导致下腹或腰部疼痛。
✔ 尿频、尿急:肿瘤压迫膀胱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症状。
如果出现以上症状,务必及时就医!
宫颈癌虽然可怕,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早期治疗的疾病,通过科学预防接种HPV疫苗、定期筛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,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