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节气养生小贴士,轻松应对季节变换,让您活力满满!

  

雨水

雨水节气养生小贴士,轻松应对季节变换,让您活力满满!

  一年中第二个节气-雨水,节气特点为,雨水增多,气温回升,湿气加重,但早晚依旧寒凉,易风邪入表,易困扰脾胃,容易诱发人体食欲不振、腹胀腹泻、消化不良、疲乏、水肿、关节肌肉痛等症状。所谓“内伤脾胃, 百病丛生”, 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。

  今天,泰成逸园医院中医科主任马峥尧,给大家分享雨水节气如何健脾祛湿,疏肝防寒的养生小妙招。中医养生:春季保护脾胃关键,重在健脾疏肝、祛湿!

一、饮食调理:健脾祛湿,轻盈体态

以“甘淡”为主,减少湿困

  雨水节气湿气重,易伤脾胃,导致水肿或代谢减缓,建议多食薏苡仁子、芡实等健脾利湿的食材。

推荐食谱:

  ①五指毛桃赤小豆煲鸡汤(功效:健脾益胃,清热化湿)

  ②四神排骨汤(功效:健脾养胃、祛湿安神)

  ③鲫鱼砂仁陈皮汤(功效:祛湿健胃)

  ④金橘山药小米粥(功效:理气健脾)

  ⑤银耳大米粥(功效:滋阴润燥)

少酸增甘,疏肝养脾

  春季肝气旺盛,过量酸味易克脾土。宜多食:甘味食物如大枣、蜂蜜、胡萝卜、南瓜等,减少酸味摄入(如醋、柠檬),韭菜、香椿等辛温发散食物可助阳气生发,但避免辛辣燥热(如辣椒、白酒)。

寒凉油腻,控制热量

  避免生冷食物(如冷饮、生鱼片)和油厚味,以防湿寒内积。可适量饮用红糖姜枣茶驱寒,或蜂蜜水润燥。

二、运动养生:舒缓升阳,塑形健体

选择温和运动,促进代谢

  推荐散步、瑜伽、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以“微出汗”为度,避免大汗耗损阳气。清晨或傍晚踏青郊游,既能活动筋骨,又可调节情绪。

雨水节气养生小贴士,轻松应对季节变换,让您活力满满!

注重下肢锻炼,改善循环

  湿气易积聚于下肢,可通过慢跑、踮脚提肛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。睡前按摩腹部(顺时针200次)助消化、排湿毒,搭配提肛运动固肾养阳。

避免过早锻炼,防寒护体

  老年人及体弱者宜在日出后运动,避免晨间寒湿侵袭。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,更换干燥衣物,防止感冒。

三、情志调养:疏肝解郁,愉悦身心

顺应春气,保持情绪平和

  肝气郁结易引发焦虑或抑郁,建议多接触自然,如赏花、听雨、踏青的体验疏解压力 。

音乐与冥想辅助放松

  听舒缓音乐或进行深呼吸冥想,可调节自主神经,缓解春困和情绪波动。

四、起居细节:防寒护阳,优化睡眠

春捂”原则,保暖下半身

  遵循“下厚上薄”,重点保护腰腹、足部,避免湿寒侵入关节。可穿厚袜、泡脚(水温40℃左右,加艾叶或生姜)驱寒。

雨水节气养生小贴士,轻松应对季节变换,让您活力满满!

规律作息,提升睡眠质量

  早睡早起,(建议22:30前入睡)保证7-8小时睡眠。睡前避免饮茶、咖啡,保持卧室空气流通。

五、中医理疗助养生

  结合适当的中医理疗项目,如艾灸调理、经络推拿、温针灸等,在这个雨水时节健脾疏肝,固阳祛湿、有效提高免疫力、抗病能力。

艾灸调理

  在雨水时节,可选择中脘穴(调胃气)、关元穴(固元气)、足三里(健脾胃)、神阙、涌泉进行艾灸,每周2次,每次15-30分钟,能起到健脾温阳利水的作用,对慢性胃炎、腹胀、腹泻、便秘、疲乏、食欲欠佳等消化系统疾病,有着很好的调理功效。

雨水节气养生小贴士,轻松应对季节变换,让您活力满满!

温针灸

  温针灸是一种独特的艾灸疗法,能激发人体阳气,温通经络,调和气血,对阳气不足、寒湿痹阻等症状有良好的调理作用,尤其适合寒露时节防寒祛湿,增强体质,健脾益气,缓解疲劳和春困。

雨水节气养生小贴士,轻松应对季节变换,让您活力满满!

经络推拿

  经络推拿是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体表经络或腧穴,以疏通经络,行气活血、散寒止痛、滑利关节,调整脏腑,能加快血液循环,提高机体新陈代谢,增强抗病能力,达到防病治病、促进病体康复目的。由于其方法防治结合,效果安全可靠,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保健措施。

雨水节气养生小贴士,轻松应对季节变换,让您活力满满!

  健脾解春困,调肝缓春燥”,雨水15天做好健脾调肝,保持精神情绪乐观,积极向上,让您每天活力满满!

科室简介

雨水节气养生小贴士,轻松应对季节变换,让您活力满满!

  康复医学科的使命是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使功能障碍患者更好回归家庭,主要为患者提供从康复教育到手术后多方法功能恢复康复训练,拥有康复功能评定室、物理治疗(PT)室、作业治疗(OT)室、语言吞咽治疗(ST)室、物理因子治疗室、按摩室、针灸室等,配备大功率短波治疗仪、各种低中频治疗仪、高频治疗仪、磁疗仪、超声波治疗仪、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等康复设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