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伏天”高温炎热,注意“防暑降温”,尤其是老年人
“三伏天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
高温炎热,是这段时间天气的“主角”
专家提醒,要注意“防暑降温”
这分分钟关乎性命
近段时间,连日持续高温,热力值持续在线,据了解惠州一男子户外活动3个多小时,由于缺少水分、电解质补充及没有做好遮阳保护措施,不幸中暑身亡,送院时体温已接近42℃。
什么是中暑?
正常情况下,人体体温维持在37℃左右,产热和散热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,这是在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控制实现的。
当人体无法适应或耐受高温、湿度较大或无风状态时,体内产生的热量、周围环境上升的温度多于散发的热量时,体温调节功能会出现紊乱,从而出现热量蓄积、体温上升的临床症状,出现中暑的情况。
1.先兆中暑
主要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一段时间后,出现轻微头晕、头痛、耳鸣、眼花。口渴、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等情况。
2.轻症中暑
除上述症状外,还会出现体温升高、面色潮红、胸闷、皮肤干燥或面色苍白、恶心呕吐、大汗淋漓、血压下降等症状。
3.重症中暑
除上述症状外,患者会出现突然昏倒、大汗后抽搐、烦躁不安、口渴、尿少、昏迷等症状。
中暑了该怎么办?
1.迅速搬移
将患者迅速搬移到通风、阴凉、干爽的位置,将其平卧,并解开衣扣,松开或脱去衣服,若衣服被汗水湿透时,应及时更换衣服。
2.及时降温
可在患者头部、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捂上冷毛巾,用扇子、电风扇吹风,加速散热,及时降温。不过,不要过于快速降低患者体温,避免适得其反。
3.补充水分
若患者仍有意识或经过降温清醒的患者可饮服绿豆汤、淡盐水等,不要急于补充大量水分,避免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。
4.尽快转送
对于重度中暑的病人,应尽量用冰袋敷于患者额头、枕后、腋下、腹股沟等处,积极进行物理降温,同时,立即将患者送于附近医院进行诊治。
附:夏季高温中暑紧急救助措施
如何预防中暑发生?
1.注意饮食和休息
高温状态下,不论运动量大小,都要增加液体的摄入,不要喝太多含酒精、大量糖分和过凉的冰冻饮料,荣誉导致体内液体流失及引起胃部痉挛不适。
需从事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,可补充运动饮料,帮助人们在流汗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的盐分及矿物质。
日常生活中,应少吃高油高脂肪食物,尽量清淡饮食,多补充蛋白质、维生素、钙等,多吃蔬菜水果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
2.穿轻薄、宽松衣服
需到户外进行活动时,应选择轻薄、宽松及浅色衣服和裤子,做好防晒、降温,佩戴遮阳帽、太阳镜等。
3.选择合适的环境
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选择在室内活动,如果条件允许,可开启空调、电风扇等缓解热感,用凉水洗脸、擦拭身体或待在空调房内是不错的降温措施。
温馨提示
老年人体质虚弱,体温调节功能较差,对持续高温的天气适应性差,而且皮肤及汗腺衰老退化,若不能及时排汗散热,很容易会出现中暑的情况。
因此,老年人应格外当心,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,若中暑得不到及时的救治,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