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健康体检”是刚需,请不要忽视它的重要性!
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身体没有不舒服,不需要体检;还有部分人认为体检很没必要,浪费时间浪费钱;事实并不是这样,往往预防疾病的费用要比治疗疾病的费用少很多。
其实,体检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了解自身身体情况,从而进行饮食或者运动的干预,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。若能及早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,便能做到早诊断、早治疗,有助于身体快速恢复。
体检很重要,
但项目那么多,该查什么?
检查很关键,
不同年龄阶段,项目不同!
1、20岁查传染病
20来岁,年轻人,身体抵抗力够强,不用体检?NO~
出生时会注射多种疫苗,但这些常规疫苗并非都是终身免疫。到了20多岁,体内抗体很可能已经低于正常防御水平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没有及时补种疫苗,身体就会处于无保护的危险状态。
此外,20多岁的年轻人刚毕业走上社会,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,各种肝炎、消化道感染的几率就有所增加,因此,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就会变大。
专家指导:
体检时,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,比如肝功五项、血常规、乙肝两对半等,还建议进行胸部X光的检查,肺结核现在在年轻人当中也比较常见。
2、30岁查血糖
30岁就要关注血糖?是不是有点过早?真不早!
现代,普遍的人都是“吃得多、动得少”,而且忙于事业,通常都是应酬多,压力大。因此,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已经有所提前,30多岁就患有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专家指导:
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血糖检查,如空腹血糖检查、餐后血糖检查、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等,不要仅限于一次空腹血糖检查,部分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,但餐后血糖会明显升高。
3、40岁查心脏病
大多数人都觉得40岁就开始关注心脏,这时间会不会有点早?这不是五六十岁人群该关注的吗?
近年来,心脑血管病越来越年轻化,40来岁的人心脏猝死早已不是新鲜事。如果心脏问题不能早发现早诊治,突然出现急性心梗、冠心病时,其猝死率反而比习惯了防范未然的老年人更高。
专家指导:
人在四五十岁时,心脏和血管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老化,弹性大不如前,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,定期检查很有必要。
检查项目有很多,如心脏彩超、CT、心电图、动态心电图、冠脉造影等,具体筛查项目需要根据不同病情来决定,详细可咨询专科医生。体检时,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,比如肝功五项、血常规、乙肝两对半等,还建议进行胸部X光的检查,肺结核现在在年轻人当中也比较常见。
4、50岁查骨和肠
到了50岁,除了以上年龄需要查的内容之外,这个年龄阶段女性刚刚绝经,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,钙流失增加,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。这个年龄阶段的人,如果出现浑身疼痛、易骨折等症状,就该考虑患有骨质疏松症了。
除了骨骼外,50岁的人还应关注肠道健康,在做肠道体检时,需要注意肠道息肉、慢性溃疡等病变,防止这些小疾病演变成肿瘤。
专家指导:
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骨质疏松,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。除此之外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大便常规检查,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。若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风险人群,则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。
5、60岁全面查
60岁是老年生活的开始,这个年龄的老人,应该展开全面体检,而不再是有所侧重的检查。
另外,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血管逐渐出现老化脆弱,会耳聋、视力模糊等情况的出现,这大多数与耳和眼的供血血管突然栓塞有关。
专家指导:
除了心脑血管、糖尿病、恶性肿瘤、肾损害、甲状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检查外,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听力和眼底病变的预防。
查眼底,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、原发性青光眼,而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的病人,查眼底,还可以反映脑动脉是否硬化。
↓↓温馨提示↓↓
体检时
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,尽可能详细告诉医生自己既往病史,目前不舒服的地方及既往做过的手术。便于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体检项目,也便于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对体检结果做出正确判断,给予合理的建议。
体检后
体检结果拿到以后,详细阅读,需要看专科门诊的项目,建议尽早去看专科门诊。身体结果会随身体状况变化而变化的,因此一次的体检结果不可能长时间有效。所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身体的健康检查。